在矿山、水泥、冶金等行业,下料斗因长期承受物料冲击与摩擦,磨损问题尤为突出。采用耐磨焊丝堆焊修复是延长其寿命的高效方案,但焊接过程中出现的气孔问题常导致焊层强度下降,甚至诱发裂纹。本文从气孔成因切入,结合堆焊工艺特点,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,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修复。
一、气孔隐患:看似微小,影响深远
气孔是堆焊层中的常见缺陷,表现为焊层表面或内部出现细小孔洞,其危害不容忽视:
削弱耐磨性:孔洞边缘易形成应力集中,加速局部磨损;
降低结合强度:气孔阻碍焊层与基体有效熔合,降低抗冲击能力;
诱发后续问题:物料冲刷下,气孔可能扩展为裂纹,导致焊层剥落。
二、气孔成因解析:从源头规避风险
1. 基材与焊丝清洁不足
油污、锈迹、水分残留会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气体,被困于熔池中形成气孔。
2. 焊接参数不当
电流电压不匹配、焊速过快或过慢,导致熔池气体逸出困难。
3. 环境湿度过高
空气中水分或焊丝受潮,焊接时水蒸气混入熔池。
4. 保护措施缺失
部分工艺未采用气体保护或焊剂覆盖,熔池暴露于空气。
三、五大实战策略:让气孔无处遁形
策略1:彻底清洁,筑牢“基础防线”
基体处理:用角磨机清除下料斗表面氧化皮、锈层至金属光泽,重点处理坡口边缘;
焊丝管理:保持焊丝干燥,使用前用清洁布擦拭表面油污;
环境控制:避免雨雪、高湿度环境作业,必要时搭建临时工棚。
策略2:科学预热,驱散隐形威胁
对厚壁下料斗或环境温度较低时,采用火焰或电加热对焊区预热,减少基体与焊丝的温差,帮助气体逸出;
预热温度以“手感微烫但不冒烟”为参考,避免过热导致变形。
策略3:优化参数,稳定熔池状态
电流匹配:根据焊丝直径和下料斗厚度调整电流,确保熔深适中(过小易未熔合,过大易烧穿);
焊速均匀:保持焊枪匀速移动,避免忽快忽慢导致熔池凝固不均;
短弧操作:控制电弧长度在2-4mm内,减少空气侵入。
策略4:多层薄焊,分散热应力
采用“薄层多道”焊法,单层厚度需要合理控制,层间冷却至常温再继续;
交错焊道方向,避免热量过度集中,降低气孔生成概率。
策略5:强化保护,隔绝外部干扰
优先选用气保护堆焊焊丝(如金属粉型药芯焊丝),或配合CO₂气体保护焊;
使用自保护堆焊焊丝时,需选择抗气孔性强的碱性焊剂覆盖熔池。
四、修复后检测:为质量加上“双保险”
1、目视检查:焊层表面应光滑均匀,无密集气孔或凹坑;
2、锤击测试:轻敲焊层边缘,声音清脆为结合良好,沉闷声提示可能存在内部缺陷;
3、渗透探伤:对关键受力部位使用着色渗透剂,排查肉眼难见的微气孔。
五、结语
气孔防控是耐磨焊丝堆焊下料斗的核心技术环节。通过清洁预处理、参数优化、分层焊接等系统性策略,不仅能消除气孔隐患,更能充分发挥堆焊技术“低成本、高性能”的优势。对于频繁承受冲击的工况,致密无瑕的耐磨层可显著延长下料斗寿命,减少停机维护频率,为企业创造可持续的生产效益。
以上内容由堆焊焊丝厂家天津雷公焊接材料有限公司编辑 咨询电话:18202593233